党办字〔2021〕32号
中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委员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关于印发《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 知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单位(部门):
经学校研究同意,现将《关于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委员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年7月29日
中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委员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由“思政课程”延伸到“课程思政”,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推进学校“三三二三”战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加快构建学校“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化每门课程授课教师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自觉意识,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挖掘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使各门课程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教育深度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学院(系)、“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获得一批“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典型案例。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思政课建设格局,形成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农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主体责任
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实行学校管总、学院(系)主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学院(系)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二)注重育人实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把“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涵盖所有课程,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实现价值引领作用,注重育人实效。立项资助建设一批示范课程。每学年各教学单位要选树1-2门课程和一批教师作为示范典型,精耕细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全面推开,确保每一门课、每一名教师都能发挥好育人作用。
(三)突出理论引领,实施课程思政教改专项
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教务处为牵头单位,深化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设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专项,每年资助一批有研究深度、有示范作用的教改成果
(四)打造标兵团队,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
各教学单位选配精兵强将,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重点打造校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面带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五)严格责任到人,实施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度
各课程负责人要充分挖掘课程中内涵和关联的典型人物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政示范作用。
(六)推动相互学习,开展经验交流和案例共享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会、研讨会、交流会,共同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提髙我校整体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教务处收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进行展览交流。
(七)开展专项培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和水平
每学年举办1-2期专题“课程思政”培训班,打造“课程思政”网络专题培训课程,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师资培训体系。定期举办交流讨论沙龙、示范课程分享会,不断提髙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
(八)完善监控体系,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将“课程思政”作为首要因素和重要监测指标;在“一流本科课程”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课程思政”重要指标;在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程评价标准中设置“课程思政”育人观测点。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思政工作的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工作。各单位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二)加强示范引领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及师德标兵、党员教师、双带头人等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典型,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宣讲活动。
(三)加强评价监督
成立学校督导组,定期对各单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课程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确保成效。